有什麼服裝可以代表大中華區的女性之美? 大家腦袋閃過的應該是旗袍吧? 不可否認的,它的立領、沙漏般的輪廓及兩側的開叉,的確讓東方女性曲線更玲瓏有致,行走間也更優雅性感。
旗袍這個詞是民國初期從中國的時尚之都上海發展出來的,源起有兩派說法: 有人說旗袍、旗袍,顧名思義就是從清朝滿族的旗人所穿的袍子演變而來的,但潔茉小姐驚訝地發現這根本是誤會, 穿起來非常限制女性行動的旗袍,竟是為了反映當時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潮。張愛玲在<更衣記>一書就說“ 五族共和之後,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,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,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。" 原來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以後,穿的是「上衣下裳」,俗稱「兩截衣」,長袍又稱長衫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,所以穿旗袍反而是將女性從陳舊的道德約束給解放出來,後來為了突顯女性的特質,才漸漸地將曲線抓出來,因此旗袍的英文除了叫qipao外,又稱cheongsam,就是廣東話”長衫”的直接音譯。(現在香港和新加坡仍稱旗袍為“長衫”,便是反映當時女穿男袍的文化起源)。
{圖片來源:舊金山旗風堂 這大約是1920年左右的老照片,除了中間的女性外,其他女性穿的就是所謂的上衣下裳-兩截衣}
有著代表進步與改革象徵的加持, 既古典又開放的旗袍在1920-60年代從上海發燒並蔓延至香港、台灣, 可謂在東方時尚史佔有一席之地, 從女學生、妙齡女子、鄰家大媽到舞台上的影視明星,材質從棉布到真絲綢緞,輪廓從寬鬆到合身,旗袍有長有短、可收可放,展現多種面向。 旗袍潮流變化之快,當時還有句順口溜 “人人都學上海樣,學來學去學不像,等到學到三分像,上海已經變了樣。”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1920-40的名媛閨秀喜歡到照相館留下一幀幀身著旗袍的優雅倩影}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1920-40的明星由左上順時鐘方向分別為:留下人言可畏一句遺言後服藥自殺的阮玲玉,曾被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軟禁三年的上海傳奇女星胡蝶,唱紅夜上海的周璇以及第一位在好萊塢發光發熱的華裔女星黃柳霜。有東方巴黎的上海,旗袍款式不斷地翻新改良,以東方輪廓為底,配上西方幾何圖形、蕾絲邊飾及在包袖做文章的摩登花樣,就演變成了當時流行的海派旗袍}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5、60年代還是把旗袍穿得最有韻味的一個時期; 如香港邵式明星林黛、樂蒂、李麗華, 好萊塢則是蘇西黃的世界的Nancy Kwan}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5、60年代,連路人都個個豐姿綽約,因為這個時期的旗袍裡面要穿子彈內衣,腰身與臀線也努力收緊 }
在電視、相機還不普及的時候,外商到上海開拓商業版圖時做廣告的方式,就是利用民間的年曆畫上插畫,但廣告的產品看來似乎不是重點,反而是畫中穿着旗袍的時髦月份牌女郎才是吸睛的焦點,許多婦女還會拿著月份牌廣告去請旗袍師父依樣來畫葫蘆。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上海月份牌廣告}
從這些廣告中最吸引潔茉小姐的是快樂小姐,“她何以充滿了愉快?因為她穿的陰丹士林色布是………”這個名字非常特別的布,是第一個人造還原染料 indanthrene染的布,顏色鮮艷還經久洗及日曬,直接音譯就成了洋裡洋氣的陰丹士林。它其實有藍、紅、綠等多種顏色,但以藍色最受歡迎,後來因為有階級象徵及政治活動推行的因素,而有林海音「新藍」對上張愛玲「舊藍」的討論,以及蔣宋美齡鼓吹要愛用國貨,經濟實用陰丹士林布旗袍就成為她推行「新生活運動」的代表。(詳情請看這邊)另外,大陸還拍了個同名的戲劇,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。
{圖片來源:adquan.com 陰丹士林色布的上海月份牌廣告}
後來60年代末香港邵氏明星逐漸沒落,中國也開始進行文革掃舊,台灣的女性則是開始出來工作; 讓人說話軟軟的,走路緩緩的旗袍,已不適合快節奏的生活步調,似乎得在典禮儀式、派對婚禮、舞台演出才看得見蹤影。但2000年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裡的23套旗袍,又重新喚起女性講求身體線條與含蓄韻味的旗袍情結,私底下略顯纖瘦的她,卻被旗袍包裹得骨肉勻稱。張曼玉說她是用身體在演繹蘇麗珍的,因為劇中的旗袍領子很高,胸腰臀也極其合身,所以她的姿態與聲線也幾乎脫胎換骨成劇中人。從那時起大家開使重新注視旗袍的美,訂製旗袍又再次崛起變成一種風雅,據幫張曼玉訂製旗袍的梁朗光師傅說,好的旗袍要讓平面的布料在立體的人身上平整無褶皺,並能完美體現出穿者氣質的才是上品。所以對自己手藝有信心的師父可以誇口“沒有不完美的身材,只有不完美的旗袍" ,做工完美的旗袍才能將不完美的身材隱惡揚善。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一向給人現代感十足的張曼玉,在花樣年華裡因為穿著合身旗袍幾乎給完完全全改造了}
當然我們穿旗袍不會像日本人穿和服,韓國人穿韓服一樣普遍,因為講求合身的旗袍,現成的不容易買,量身訂製要至少試身三次且價格高昂,最重要的是做旗袍的手藝已漸漸失傳,功夫好的師傅款式無法與時併進,年輕的工藝又沒有老師傅的爐火純青。而且除非有特別的場合,旗袍重複再穿的機率也不高,正統的旗袍在講求舒適的現代真的太逼人,建議大家如果有需要還是做或買個改良式的,逢年過節用中國風的衣服點綴一下就好。潔茉小姐在這邊要介紹一位可以把東方含蓄、西方個性混搭得很好的Jenny Walton(插畫家及知名街拍部落格The Sartorialist的時尚總監),她透過巧思將中國風的古著與當季流行的單品 (如百褶裙、oversized的襯衫)多層次穿搭,不會太咚咚隆咚鏘,還能自成一格。
{圖片來源:Pinterest, Jenny Walton}
現在去日本、韓國都會體驗當地民族服裝,香港、台灣也漸漸萌芽旗袍出借的服務,雖然旗袍能不能代表台灣是個問號,在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台灣新衫之前 (十年前內政部有推行台灣新衫的活動,跟我一樣陌生嗎?那就表示活動沒有很成功.......)潔茉小姐還是希望有機會能量身訂製一件旗袍,就當做是為此時還未崩壞的身材做個紀念吧。
留言列表